考古二階考科是考古學系學生邁向研究之路的關鍵門檻,歷年考古二階考古題考查範圍廣泛,對於各個考古學面向的深度理解至關重要。本文整理歷屆二階考考古題,提供考生深入探討各個考古學面向的機會,協助考生突破考試難關。
1960年代 新考古學 科學主義、客觀性、系統性 路易斯·賓福德
1980年代 後過程考古學 主體性、詮釋性、脈絡性 伊恩·霍德
1990年代 解構考古學 後現代主義、批判理論 瑪麗蓮·斯特拉瑟恩
日治時期 1910-1945 鳥居龍藏、鹿野忠雄 南島語族理論、大坌坑遺址
戰後初期 1945-1970 李濟、夏鼐 左鎮人化石、百和街遺址
現代考古學 1970-至今 何傳坤、劉益昌 田野調查、文化資產保護
試探性發掘 確定遺址範圍和文化層位
區域性發掘 揭露文化層位和建築結構
立體網格發掘 精確記錄遺物和遺構分布
土層分析 了解地層形成和堆積過程
洞穴遺址 數萬年前 八仙洞、長濱遺址
營盤遺址 7000-3000年前 牛罵頭遺址、圓山遺址
海岸貝塚遺址 4000-2000年前 大坌坑遺址、十三行遺址
工具 人工製造,用於各種活動 狩獵、採集、加工
裝飾品 美化人體或物品 社會地位、宗教信仰
建築 人工建造的居住或公共空間 居住、防禦、儀式
古墓群 恆春半島 後壁湖古墓群
古石城 屏東縣 霧台神山古石城
古戰場 台南市 灣裡溪古戰場
古代 DNA 分析 追蹤種群遷徙、遺傳關係
同位素分析 了解飲食習慣、氣候變遷
遺傳指紋分析 確定個人身分、親屬關係
定量分析 量化遺物和遺構資料 層位分析、屬性分析
定性分析 詮釋遺物和遺構意義 工藝技術、裝飾符號
比較分析 比較不同地區或時期的考古資料 文化交流、技術變遷
答:考古二階考古題考試範圍涵蓋考古學理論、方法、歷史、田野考古、遺物與遺址、人類學、地景、遺傳學、資料分析等面向。
答:考古二階考科準備時間因人而異,一般建議至少花費半年至一年的時間進行深入研究和練習。
答:考古二階考科考試難易度中等偏上,考題靈活且需要良好的基礎知識和分析能力。